MENU
當札哈哈蒂的天馬行空成為現實
她的美學,是潮流,是導向

將建築的美學推向劃時代的前方。
zaha hadid #2
舞動世界建築
談到札哈.哈蒂,除了提到她本身跳脫框架的想法與成就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她實際的建築風格與作品了。札哈.哈蒂的建築作品數量其實並不算多,而這麼少的作品仍能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也是她令人讚嘆的點之一,雖然以普遍標準來看不多,但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介紹完的,以下將從中挑選幾棟建築來分析。


Zaha Hadid的建築使是很特別的,雖然只有20年歷史,但她一直都能夠貫徹她的個人風格,完完整整呈現出來。她的美學,不是人人會讚美的那一種,但對於建築史來說,就有着前瞻性作用。是潮流,是導向,有正面、劃時代的意義,將建築的美學推前。
吳兆昌,香港大學建築系碩士
Vitra fire station
德國
維特拉消防站
這是札哈.哈蒂第一件成功完工的作品,呈現出各方面的打破傳統。在色彩上,她突破消防局就是紅色的印象,用單純灰色的混凝土傳遞沉靜的時尚。在造型上,她也打破了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建築「形式服從功能」,改以「功能追隨形式」替代,致力於解構主義強調的表現形式,一道大膽直率的斜線劃破天際,整體就像紙折的飛鏢,充滿了傾斜的幾何線條及自由的節奏。由於此建築周遭完全是工業化的場地,為了讓它不被廠房遮掩光芒,採用了這樣的方式讓這座建築有特色又有韻律感,既能充分展現其形體,又能遮蔽主幹道場外建築的混亂。

而交錯的混凝土片段和外牆形成了一個狹窄、水平的外輪廓,加深了建築的不穩定性,水平線條和突出的尖角被誇張強調,向上的動感使得建築和地面有了若即若離的關係,明知不可能卻又有種快要向上直衝而去的錯覺。這些種種讓建築彷彿總是處在一種不斷在變動的狀態下。
Lois & Richard Rosenthal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美國羅森塔
當代藝術中心
1998年的作品,至今仍是美國當代藝術最著名的機構之一。
札哈.哈蒂一開始的概念是用多個互相獨立的畫廊長方體,讓他們漂浮在的混凝土平板上,藉此構成博物館。在博物館一樓大廳,札哈.哈蒂採用的是將城市延伸到博物館內部,大廳對公眾開放,對民眾來說,這空間就像是封閉的公共廣場,使這裡成為一個重要的城市點,也讓博物館與民眾更加親近,並非只是有美學素養的人才能前去的地方,此稱為「城市地毯」。

這個大廳的地面微微向上彎曲,與外牆融為一體,成為一個連續的平面,概念是將城市向上引導,進入懸浮在上面的畫廊。而畫廊的空間則採用「拼圖遊戲」的概念,不同大小的長方體以各種方式互相穿插,就像個三維拼圖,展現出了當代藝術富於變化的形式。
London Aquatics Centre
英國倫敦
水上運動中心
有別於 2008 年北京奧運水立方以嚴密紮實的泡泡結構來詮釋包容萬物的水,此建築呈現了水的力量,外觀像魟魚在海裡漂游時,那一瞬間的動感與速度感,成功地呼應著游泳項目所呈現的力與美。札哈.哈蒂的設計理念是來自於流水的動態力學,應用雙曲線幾何學來勾勒出水上運動中心流暢起伏的線條。
Glasgow Riverside Museum of Transport
蘇格蘭格拉斯哥
濱江博物館
2011年作品。被歐洲博物館學會授予2012年Micheletti獎,表彰它在技術,勞力使用及社會歷史中的最佳創新性。濱江博物館毗鄰歷史古城格拉斯哥最著名的兩條河流—kelvin河和clyde河,參考了周邊環境中自然元素的形態,整體建築比較低矮,建築高度與水平面接近

並以雕塑般的建築形式詮釋了河流的能量。內部空間像是一個「隧道」,表現出連接城市和河流的交接通道的動態。曲折而富有變化的屋頂創造了一個富於變幻的展覽空間,使這裡可以根據展品的不同要求呈現出不同的空間效果。
Heydar Aliyev Centre
亞塞拜然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2013年作品。流線型的建築使其看起來不斷從地面向上伸展,曲線型的外觀將建築個功能區清楚分割,所有不同區域由不同的褶皺堆疊去呈現。內部設計也以玻璃牆表面為參觀者提供開闊的視野。

在廣場的部分,與當地的城市網絡直接聯繫在一起,廣場地面漸漸升起,在周遭圍成公共的室內空間,與羅森塔藝術中心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藝術展示中心與民眾日常生活融合的重要性,而此廣場精心設計的起伏、折疊、自由的曲線使此地有一個歡迎並指引參觀者由不同平面進入的意涵在內。建築的開放姿態,模糊了建築物與城市景觀、室內和室外的區別。
Dongdaemun Design Plaza
韓國首爾
東大門設計廣場
2014年完工。用4.5萬片的金屬鋁片組成具現代感的外牆,雖看起來冷冽,卻不失動態活力,尤其在夜晚,當LED燈亮起,明滅交錯,就像光學粒子的流動,多了一股優雅高貴的氣質。用曲線型態為主軸的設計靈感,起源於無論時刻不斷變化的東大門的活力。

札哈.哈蒂在東大門設計廣場開館受訪時曾說:「我想要打破建築與自然的界限。雖然非常難,但是我成功做到了!建築本身成為地形是東大門設計廣場的特點。」東大門設計廣場以具有延續性的流動景觀,將城市、公園與建築物合而為一。

無論是外部或內部,此建築幾乎看不到任何直線構成的空間,更沒有廊柱,建築內部以白色為主,照明通常隱藏在曲線縫隙中,空間極具變化,不同角度就有不一樣的觀賞視覺,她說:「設計就是永無止盡的追求好奇,藉由建築的觀察與物件設計,形塑出一種新的體驗和探索的概念。」
Hadid has changed the way we see and experience space.
Ada Louise Huxtable, Architecture Critic
Danjiang Bridge
台灣
淡江大橋
預計2020年完工。主要的構想靈感是來自於雲門舞集舞者舞動時的姿態、移動時的光影,而中央橋塔的設計就像是雙手合十,代表著祈福的樣貌。遠遠望去,向上延伸的燈光就如同浴火鳳凰,而橋邊的水上風光,在白天與黑夜都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致。
看完這麼多極具未來感、流線形態的精彩作品,是不是對札哈哈蒂的思想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呢?
而在台灣也有札哈.哈蒂的設計作品即將完成,那就請大家拭目以待成品囉。
Made on
Tilda